巴赫花精的關係療癒(一)
巴赫花精療法流傳至今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,而在台灣,巴赫花精療法的發展也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,過去大家對於花精療法的研究,大部分都著重於每一種花精的認識和實際運用,然而當你從巴赫醫師的個人生平與哲學思想去探究時,會發現花精療法有不同的面相。
巴赫醫師曾經在父親的黃銅工廠上班,他看到工人生病與當時整個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,因此他在就讀醫學院期間,他也到劍橋大學選修公共衛生,目的是要探討疾病與社會環境的關係。
巴赫醫師的著作《自我療癒(Heal thyself)》,是他療癒自己疾病的心得日記,他發現自己之所以會生病,是因為心智與內在靈魂之間的失衡,也就是無法跟隨靈魂的指揮,無法完成自己的生命任務,這是個人與自己關係的衝突。此外,他也描述到個人與家庭的關係,身為父母親的,不過度關心家人的生活模式,該如何引導子女活出自己。而為人子女的也要找到自己的價值,而不受他人想法的約束。當自己踏上療癒之路後,我們也能夠將自己的愛與人生經歷與他人分享,協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內在的自由,這是個人與整個世界的關係。
因此,學習巴赫花精療法,不要僅重視花精的效果,也必須要運用花精的哲理來覺察自己的內心,觀察自己與個人、家庭、社會環境以及整個世界的關係,當無常的外在環境產生變化時,你是如何地面對這些改變?以及在未來所要展現的生活態度,所以說,巴赫花精的意義深遠,其中蘊含了種種的關係療癒。
2014/4